護理師轉戰補習班老師,夏天教游泳,冬天教滑雪…八年級生的工作模式不是往上爬,而是過生活

江湖人稱S姐

江湖人稱S姐

2024年6月3日 上午 5:15

預設類別

常常遇到求職者跟我說,出社會後,覺得自己不喜歡本科系畢業的工作,換了幾個工作後又怕被市場定義為不穩定的工作者,於是待在一間公司,工作沒有不好到哪去,但說不上開心,說找下班後的興趣也找不出個所以然,所以在自己能夠掌控的領域裡載浮載沉,來找我討論職涯或人生的下一步該怎麼做。通常我都會直接問,你覺得工作重要,還是生活?每個人的回答不見得一致。但總體來說是生活吧。

另一方面,好多資深工作者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難帶,不懂他們在想什麼,太自我中心,工作很隨便。

我說不對,那是因為你沒搞懂思維不同,兩邊在不同的世界溝通,當然有落差。

其實根本沒有Work life Balance的世界,其實是彼此融合,比例問題。

如果我們單純用21世紀的思維來思考這件事情就相對簡單了,21世紀現在也才過了18年,多數人的思維還停留在上個工業化時代,透過被規畫好的科系分類,規劃好的組織方式希望自己能夠一步一步往上爬,所以20世紀的思維是:工作很重要,職稱很重要,這是被他人/家人認同的關鍵,生活呢?先給工作吧!其他以後再來好好想,包含理財、身心靈健康、想了很久一直沒有時間嘗試的背包壯遊,所以下班後,傾向在家休息,認為時間是公司的,拿人的薪水總要盡點責任,假日在咖啡店加個班認為這是生活,偶爾跟朋友聚個餐或是郊外走走就應該是生活。

但21世紀呢?這群2000年後出生的人再過幾年就要出社會了,當然有一群人的爸媽還活在20世紀思維所以思維守舊,但多數人已經知道必須往外發展,到不同國家見世面,而不是一昧地只想往「上」,包含讀博士,或爭取職位上更好的職稱,這不是他們所追求的重點,重點在於怎麼生活,生活中有不同的刺激讓他們認為開心最重要。


-

所以近期非常流行Slash多元工作者一詞,朋友M上班是工程師,下班後其實是健身教練,偶爾還兼差做東南亞市場代購,小額投資餐廳以及和朋友合夥經營Airbnb,假日偶爾擔任義工做淨灘活動,這樣的人不太被定義為freelancer相對被認知不穩定,反而是被人羨慕,認為在真的過生活;不過這位朋友M代價是,未婚妻的爸媽一開始非常不諒解,認為為什麼不好好專心工作就好,直到M真的拿出了去年收入的扣繳憑單才漸漸被認可,追尋自我理想與多元發展時,學會如何理財或是規劃賺取能夠溫飽的收入還是必要的。

-

另外有個要好的朋友C,護專畢業後當了護士三年,但後來去澳洲遊學眼界大開後,回台灣開始擔任補習班英文老師,閒暇時間熱愛運動,結交一群不同背景的朋友給予他更多不同的人生規劃方向建議,後來朋友C被調去上海協助拓展補習班海外版圖後也積極建立當地人脈,現在他工作時間非常彈性,白天學投資,其他時間安排教英文,另外夏天是個游泳教練,冬天是滑雪教練。你說這些人在工作嗎?是的,只是工作時間與目標因為生活而調整了。